白癫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又似与一定遗传性因素有关的皮肤色素脱失表现。其发病原因及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据估计,在现有人群中,患有此病的人约占1%~2%;似与肤色的深浅及地区有一定关系,即在白色人种中较少发生,如在美国的发生率不到1%,而在印度则发生率高达4%。在我国人群中,白癫风的发生率为0.1%~2%,男女性均可发生,其中以青年人居多,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此病,除皮肤呈现色素脱失、减退变白外,粘膜如口唇、阴唇、龟头等处也可出现颜色减退、变白。特别是好发于阳光曝晒及摩擦受损伤的部位。白癫风是后天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那么什么是皮肤色素?色素脱失又是怎么回事?
所谓皮肤色素即皮肤黑色素。皮肤黑色素存在于皮肤及毛囊内的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由酪氨酸转化为多巴(dopa)再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而生成。当这个过程发生障碍时(例如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中的铜(cu++)减少或硫氢基(—sh)增多)导致酪氨酸酶活性减少,甚至消失,医学上通常把这种病叫色素脱失,脱失的结果使得局部皮肤呈白斑样。 那么为什么把这种病叫作白殿风?中医所称这种病叫“白癜”或“白驳风”,又因其发病“居无定处”,具有风邪特点,风行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发白,故“白殿风”。
儿童时期是白癫风发病的高峰。从患者年龄分布来看,白癫风的好发年龄段为10~30岁,其中50%集中在10~20岁,而初次发病出现在10岁左右的患者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因此,对儿童白癫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控制其成年后的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儿童白癫风患者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如不得到有效治疗会迅速扩散。
10岁以下的儿童白癫风患者进行治疗时,勿盲目采取和成人一样的治疗手段。在儿童白癫风治疗中存在着过度治疗的倾向,过度使用激素、盲目让孩子采取和成人一样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口服、外用或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对于治疗白殿风虽然见效快、使用方便,但是副作用很大,特别是初发期患者和儿童患者,“受害”表现几乎和治疗效果一样明显。 除了会让患者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激素药物还会对机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使机体产生依赖性。轻者长出痤疮、酒糟鼻、青光眼、皮肤出现条纹及萎缩、紫癜、细菌及霉菌感染等副作用,重者导致肾腺分泌功能萎缩,丧失正常分泌肾上腺激素的功能。而且患者一旦停药会出现严重性反跳作用,导致病情更加难以治愈。
注意:在我国,白癫风约有377万患者,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为52:48。据皮肤病防治部门保守估计,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白癫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白癫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公认的几大原因包括自体免疫异常、黑色素细胞自毁、内分泌异常、遗传、化学污染、精神神经、感染、外伤等等。其实,白癫风虽然是遗传性疾病,但并不影响结婚和生育,专家指出,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是两个概念,后者是一出生就会发病,然而前者有这种基因存在也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病,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会“激活”疾病。例如不少白癫风患者是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身体受到外伤使得皮肤受到刺激等等情况下才出现白斑的 。